徐渭《梅花图》 ||书画商城|书画家直销商城-三典轩
艺术网店大全 |  手机版 |  帮助中心 |  留言建议 |  网站程序维护: 18925261766
书画商城-三典轩
热搜: 山水  x  书法    徐悲鸿  Craw  人体  冯书铭 
商品分类
  
商品相册 商品相册
收藏该商品  浏览次数:
《梅花图》
编号:sp6568
作者: [徐渭]
  • 库存数量: 
  • 已经售出: 
  • 赠送积分:0分
  • 客户评论:
  • 是否装裱: 没有装裱
  • 购买作品直接联系作者手机电话、微信、QQ或邮箱
  • 联系艺术家
    商品参数:
        作品图片
        作品详细说明
    《梅花图》
    明徐渭纸本墨笔纵37厘米横149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徐渭多才多艺,曾经出入东南七省督帅胡宗宪的幕府,得到明世宗和一些名臣的赏识,他曾亲自投身抗倭斗争,很想为国效劳、有一番作为。正因为徐渭对腐败的封建统治和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不满,他才力张革新。表现在文艺创作上就是提倡创新,反对摹古,提倡独抒性灵的创作个性,反对不讲真话的伪道统。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为什么徐渭将写意花鸟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并创立了大写意花鸟画一派。

        作者简介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中文名: 徐渭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地: 山阴
    出生日期: 1521
    逝世日期: 1593
    信仰: 儒家
    主要成就: 书法,国画
    籍贯: 浙江绍兴

    个人简介  他是诗人,他是画家,他是书法家,他是军事家,他是戏曲家,他是民间文学家 ,他是美食家,他是酒徒,他是狂禅居士、他是青藤道士、他是旅行家,他是历史学家.

    生平概述

      徐渭于嘉靖元年(1521年)出身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城大云坊的官僚世家,父徐鏓,母为侍女小妾,少年时天才超逸,入徐氏私塾读书,“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 十岁仿扬雄《解嘲》作了一篇《释毁》,性格豪放,“指掌之间,万言可就。”

      二十岁时成为生员,嘉靖二十年(1541年)娶同县潘克敬女为妻,接下来八次应试不中,“再试有司,皆以不合规寸,摈斥于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在山阴城东赁房设馆授徒,40岁才中举人。与萧勉、陈鹤、杨珂、朱公节、沈链、钱鞭、姚林、诸大绶、吕光升等号“越中十子”。后来为浙闽总督作幕僚,曾入胡宗宪幕府,一切疏计,皆出其手,又出奇计大破徐海等倭寇。

      一日胡宗宪于舟山捕获白鹿,徐渭撰《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等并献于朝中,视为祥物,“上又留心文字,凡俪语奇丽处,皆以御笔点出,别令小臣录为一册”,学士姚汾等对徐渭文章大为赏识。又代作《贺严公生日启》,吹捧奸相严嵩。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胡宗宪以“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被捕,狱中自杀,徐渭作《十白赋》哀之。李春芳严查胡宗宪案,徐渭一度因此发狂,作《自为墓志铭》,以至三次自杀,“引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精神几近失常,几近癫狂。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发病时杀死继妻张氏,下狱七年。狱中完成《周易参同契》注释,揣摩书画艺术。

      万历元年(1573年)大赦天下,为状元张元汴等所救出狱,出狱后已53岁。

      从此潦倒,痛恨达官贵人,浪游金陵、宣辽、北京,又过居庸关赴塞外宣化府等地,教授李如松兵法,结识蒙古首领俺答夫人三娘子。

      万历五年(1577年)回绍兴,注释郭璞《葬书》。

      徐渭晚年以卖画为生,但从不为当政官僚作画,“有书数千卷,后斥卖殆尽。畴莞破弊,不能再易,至借稿寝”,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的境遇中以73岁高龄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

    细述生平

      明清两代,出现过不少多才多艺的文人。不过象徐文长那样,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的,却也颇为难得。他的诗,袁中郎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我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特出的人物之一。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画家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吴昌硕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徐渭在《书谢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指出:“……画病,不病在墨轻与重,在生动与不生动耳。”

      然而,徐文长的一生却很不幸。他虽然有着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报国愿望,却连举人也不曾考取,中年因发狂杀妻而下狱七载,晚年靠卖字画甚至卖书卖衣度日,终于潦倒而死。老百姓倒是十分喜爱他的,至今在浙江还流传着许多徐文长的故事。他在绍兴的故居——青藤书屋,历尽四百余年的人世沧桑,还依然保存,维系着后人对这位富有平民气息的文学艺术家的长久怀念。

    才名早扬屡试不售

      徐文长,名渭,文长是他的字。又号青藤山人、天池生、田水月等。明正德十六年(1521)出生于山阴(今绍兴)一个趋向衰落的大家族。他的父亲徐鏓做过四川夔州府的同知,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两个儿子,继娶苗氏,不曾生育,晚年纳妾生下徐文长,在文长出生百日后就死了。此后徐文长由嫡母苗夫人抚养到十四岁,苗氏死后,随长兄徐淮生活,直到二十一岁入赘潘家。虽然出生在官僚家庭,但徐文长早年的生活并不愉快。他的生母是个婢女,在家中自然毫无地位。嫡母苗夫人将徐文长当作亲骨肉抚养,寄予期望;但或许正因为这个缘故吧,在文长十岁那年,苗夫人就把他的生母逐出了家门。幼年夺母,对徐文长是一个很大的刺激。虽然二十九岁那年他得以把母亲接回自己家中,但直到垂暮之年,他仍然不能忘怀这件事情。由于徐文长是庶出,而两个嫡出的哥哥又比他年长二三十岁,所以徐文长在家中也没有什么地位。他年青时考秀才未取,在给督学官员要求复试的上书中这样说道:“学无效验,遂不信于父兄。而况骨肉煎逼,箕豆相燃,日夜旋顾,惟身与影!”显得很悲愤。成年后家道中衰,徐文长入赘妇家,生活当然也不那么自在。一个机警敏感的人,在如此坎坷的境遇中长成,自然容易养成执拗和偏激的性格。 徐文长生性极为聪慧。他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轰动了全城。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比之为刘晏、杨修。二十来岁时他与越中名士姚海樵、沈鍊等人相交往,被列为“越中十子”之一。沈鍊曾夸奖他说:“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据说在一次酒宴上,主人有意为难徐文长,指着席上一件小东西请他作赋,暗中却命童仆捧上丈余长的纸卷。徐文长立身把笔,一气写尽,惊倒了满座的人。另外有一个关于徐渭的小故事,也能凸显他的聪明才智,在他年幼时,还在上私塾,老师看他聪明伶俐,便要考考他,让他拿着两个水桶去汲水,期间要度过独木桥,当时徐渭尚小,力气也不足,自是困难,但是塾师看见徐渭高兴地抬水回来,惊问方法,他高兴地说:把水桶放水里自然轻松多了!当时尚无浮力一说,文长的聪敏,让老师大加赞赏。

      自幼以才名著称乡里的徐文长,一向颇有些自负自傲,对功名事业充满了向往,然而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二十岁那年,他结结巴巴地考中了个秀才,此后一次又一次参加乡试,直到四十一岁,考了八次,始终也未能中举。其间二十六岁时丧妻,从潘家迁出,以教书糊口;三十七岁时应胡宗宪之邀,入幕府掌文书。徐文长在科举中一再失败,并不是偶然的。他少年时便喜欢博览群书,讨厌八股文字,加之个性显露,情感张扬,恐怕确实写不出合格的、规行矩步而阴沉死板的八股文来。不过徐文长虽然明知八股文毫无用处,对一些从科举出身而绝无才学的官僚一向嗤之以鼻,但这毕竟是旧文人在政治上的唯一出路。屡试不售,前途无望,对徐文长是沉重的打击。他暮年作《自作畸谱》,还特地记下了六岁入学时所读的杜甫《早朝》诗句:“鸡鸣紫陌曙光寒”,流露出无穷的人生感慨。

    从戎幕到牢狱

      徐文长通常给人以恃才纵诞的印象,不过他也是一个关心社会政治,富有爱国热情的人。嘉靖时期,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频繁侵扰,由于兵备松弛,官吏无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惨重损失。徐文长一方面以诗歌对此进行尖锐的抨击,一方面满怀热忱地投入到抗倭战争中。他虽然身无一职,却几次换上短衣,冒险随军队来到前线,观察形势,然后记录下战事的经过,分析成败的原因,向有关官员提出破敌的方略。这些文章大都写得比较切实,不同于一般的书生议论。

      嘉靖三十六年(1557),徐文长以才名为总督东南军务的胡宗宪所招,入幕府掌文书。这是徐文长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入幕之初,他为胡宗宪作《进白鹿表》,受到皇帝的赏识。自此胡宗宪对他更为倚重,对他放任的性格,也格外优容。陶望龄《徐文长传》记载说:徐文长常常与朋友在市井饮酒,总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开着大门等待。有人报告胡宗宪,说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声叫嚷,胡宗宪反而加以称赞。当时胡宗宪权重威严,文武将吏参见时都不敢抬头,而徐文长戴着破旧的黑头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闯入门,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在总督府中,徐文长究竟为抗倭战事做了些什么,已难以考实。不过,以徐文长的身份,以他好奇计喜谈兵的性格,以他素来对于抗倭战争的热情,可以断定徐文长是参预了不少重要机谋的。在他留存的《拟上督府书》等文章中,也确实可以看到一些中肯的意见——虽然他所提出的治兵之术未免有些峻刻。

      当然在幕府中也有许多不如意的事。胡宗宪出于各种原因,与权臣严嵩来往甚密,而徐文长是痛恶严嵩的,他最亲近的友人沈鍊就因参刻严嵩而遭到杀害。但徐文长又不得不代胡宗宪写了一些吹捧严嵩的文字,这真是文人的悲剧。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被免职,徐阶出任内阁首辅。在徐阶的策动下,胡宗宪受到参劾,并于次年被逮捕至京(后来因平倭有功,只受到免职处分),徐文长也就离开了总督府。到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再次被逮入狱,死于狱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好几人受到牵连。徐文长生性本来就有些偏激,连年应试未中,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时他对胡宗宪被构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担忧自己受到迫害,于是对人生彻底失望,以至发狂。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嘉靖四十五年,徐文长在又一次狂病发作中,因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她杀死,因此被关入监牢。

      初入狱时,生活自然是痛苦的。徐文长身带枷锁,满身虮虱,冬天雪积床头,冷得发抖,连朋友送来的食物也被抢走。后来他的许多朋友为解救他而四处活动,才使待遇有所改善。其中援助最为有力的,先是礼部侍郎诸大绶,后是翰林编修张元忭(他是明末著名散文家张岱的曾祖父),他们都是徐文长的至交,又都是状元出身,颇有声望。在这些朋友的解救下,徐文长坐了七年牢,终于借万历皇帝即位大赦之机获释。这是1573年的事,徐文长已经五十三岁了。

    潦倒的晚年

      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徐文长已不再有什么政治上的雄心,但他对国事的关注却老而未衰。出狱后,他先在江浙一带游历,登山临水,并交结了许多诗画之友。万历四年(1576)夏,徐文长年轻时代的朋友,这时已经做到宣化巡抚、担负北部边防重任的吴兑邀他北上,他便欣然前往。徐文长在宣化幕府的时间不到一年,但留下了不少描写北地风光、民俗和军旅生活的诗文。在写给许多官员的赠序中,他都喜欢议论政事,尤其是关于边防的策略。当时张居正主持国政,对蒙古采取抚和的方针,徐文长对此表示赞赏。他在吴兑那里受到敬重,无奈身体不好,只得于次年春经北京回到家乡。

      六十岁时,徐文长应张元忭之招去北京,但不久两人的关系就恶化了。据张岱的记叙,张元忭是个性格严峻、恪守礼教的人,而徐文长却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张元忭常常以封建礼教约制徐文长,这使徐文长大为恼火。他曾对张元忭说:我杀人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你现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由于和老朋友的交恶,加上与官僚们交往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使徐文长情绪郁愤,旧病复发,便于居京三载后重归家乡。此后,徐文长就再没有离开过山阴。

      晚年乡居的日子里,徐文长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据说有人来访,徐文长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他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但手头稍为宽裕,便不肯再作。倒是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或骗或抢,常常得到他的杰作。徐文长似乎特别嗜蟹,许多题画诗记载了朋友们用活蟹来换他画蟹的经过。最后几年,徐文长身患多种疾病,大约画也不能常作,生活更为贫苦。《徐文长文集》中有《卖貂》、《卖磬》、《卖画》、《卖书》诸诗,显示出这位大文学家艺术家凄凉的晚境。1593年,徐文长去世,年七十三。

    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徐文长的文艺创作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但可以指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艺术上绝不依傍他人,喜好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爱好。 明代的诗坛,由于前后七子的提倡,出现了一股拟古的风潮。虽说他们也自有不可抹煞的成绩,但这种拟古的风气,显然有碍于诗歌艺术的发展。徐文长对此深致不满,并作了尖锐的批评。他说:鸟学人言,本性还是鸟;写诗如果一意模拟前人,学得再象,也不过是鸟学人言而已,毫无真实的价值。他自己的诗歌创作,注重表达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感,风格略近李贺,问学盛唐,并杂取南朝,出入宋元,而终不失其为自我。这个倾向为稍后主张抒发性灵的公安派所继承,对改变晚明诗风具有重要意义。公安派的主将袁中郎对徐文长的诗有一段精彩的评述:“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泣,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愤。”徐文长的散文,以《自为墓志铭》一篇最为出色。此外许多尺牍也很有特色,泼辣机智,幽默多趣,文风远启金圣叹一流,但总的来说,成就不及诗歌。

      徐文长的戏剧创作有杂剧集《四声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独立的戏。《狂鼓史》是有感于严嵩杀害沈鍊之事而写的,表现出狂傲的反抗精神。后两个戏都是写女扮男装建功立业的故事,反映了徐文长对妇女的看法,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这些作品都打破了杂剧固定的格式,为戏剧形式上的多样化开拓了门津。在戏剧理论方面,他主张“本色”,即戏剧语言应当符合人物的身份,应当使用口语和俗语,以保证人物的真实性,而反对典雅的骈语,过度的修饰,这些看法都是很有见地的。此外,他还作有《南词叙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在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徐文长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这大概是文人惯用的诡计,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视的艺术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其实,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长花卉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格刚健而风韵妩媚,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和韵律感,极为人们所珍视。其书法则长于行草,徐文长虽自列为第一,但成就似乎逊于绘画。

      此外,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即《英烈传》),据说也是徐文长所作。

    徐渭(文长)传

    原文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麴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沈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忭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字词: 

      奇:用作动词:对……感到奇怪、感到震惊

      会:恰逢

      闻:听说

      好:喜欢

    译文

      徐渭,表字文长,在山阴县做生员时,声名很盛,薛公蕙在浙江做学官时,很赏识他的才华,认为他是国家的杰出人才。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

      中丞胡公宗宪听到他的名声后,把他当作客人邀至幕府。文长每次参见胡公,身着葛布长衫,头戴黑头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高兴。当时胡公统率着好几个防区的军队,威镇东南地区。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面前,总是跪下回话,爬着行走,不敢仰视。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的身份却表现得对胡公很高傲,谈论者都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样的人物。恰逢胡公猎获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奉献给皇上,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看了很高兴。胡公因此更加赏识文长,所有疏奏、簿计都交他办理。文长对自己才智谋略很自负,好出奇计,谈论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要害。在他看来,天下事没有一件令人满意的。然而,他终究未能得到施展抱负的时运。 文长既然在官场上不得志,于是以饮酒来放纵自己,尽情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的风光。他把见到的山峦壁立、海浪奔腾、胡沙满天和雷霆震天,风雨交鸣和树木倒伏,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鱼鸟,一切能使人震惊、惊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写进诗中。他胸中有奋发而不可磨灭的气概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写的诗有时像是发怒,有时又像是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哭泣,有时像游子被寒风惊醒。虽然这些诗作的体裁格律时有不高明之处,但是却匠心独运,有王侯的气魄,不是那种像女子一般侍奉他人的媚俗的诗作敢于企及的。徐文长的文章有真知灼见,气势沉着而法度精严,不因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因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是属于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素来不迎合时兴的调子,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名声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笔意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又涌现出一种妩媚的姿态,正像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有时,他又把剩余的精力另外倾注在创作花鸟画,画得都美妙飘逸而有情趣。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他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故作疯癫也更加厉害了。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招呼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周望说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但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我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可是徐文长终于因为不合于时,不得伸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有人认为:徐文长先生一直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但虽然如此,胡公是旷世豪杰,世宗是英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说明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奏表送上以后,世宗很高兴,这表明皇帝是知道他的价值的。文长先生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百世之后,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说过: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这就是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的原因。真令人悲哀呀!

    书法成就

      徐渭的书法

      

    和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难看懂,用笔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己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美术成就

    泼墨写意画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时期的中国,美术正处在学习古人与创新两种意识碰撞的特殊 阶段。水墨写意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名家出现很多,技法也不断更新,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成功。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似与不似之间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急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徐渭笔下的南瓜、菊花图,一气呵成,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虽然被徐渭自称“戏抹”,然而在写意中仍生动的传达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韵。它的梧桐图,只以泼墨笔法绘其一小部分,却有使人联想到挺拔正直的参天梧桐。正如翁方纲所说:“纸才一尺树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庐。恐是磊落千丈气,夜半被酒歌嘘唏。” (《复初斋诗集》)徐渭以其精湛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

    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徐渭是一个书法家,在绘画中,他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笔法融于画中,使人觉得他的泼 墨写意画简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苍劲书法。正如张岱所言:“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陶庵梦忆》)他的《墨葡萄图》,墨的浓淡显示了叶的质感,题诗的字体结构与行距不规则,如葡萄藤蔓一样在空中自由延伸,书与画融为一体。徐渭的书法造诣很高,其跌宕纵横的笔法有助于绘画艺术的巧妙变化,如画墨荷、葡萄,大刀阔斧,纵横驰骋,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是难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叶图》,将梅花与芭蕉放在一起,并且在画上题写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显示出徐渭与王维在某些构图上的源流关系。当然,王维画雪里芭蕉,更突出一种禅机,即,使得雪的清寒与芭蕉的心空构成画面的宗教底蕴,而徐渭在这样的画面组合中,更突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主体解放性。徐渭的书法和画法都极为娴熟,功底深厚,他的题字,如他的泼墨写意画,纵横不羁,洋洋洒洒;他的泼墨写意画,融合了精熟的笔法,意趣横生,极富韵味。

    画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凉,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格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光辉写照。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常常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所谓“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

      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著作有:《四声猿》、《南词叙录》、《徐文长佚稿》、《徐文长全集》等;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

    徐渭年谱

      1521年(正德十六年)1岁

      二月初四,徐渭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一户官员家庭。五月十五日,父亲病故。

      1524年(嘉靖三年)4岁

      徐渭聪慧早熟,二嫂杨氏去世,徐渭能够像大人一样迎送吊丧宾客,人以为奇。

      1526年(嘉靖五年)6岁

      徐渭师从管士颜学习唐诗。

      1528年(嘉靖七年)8岁

      徐渭师从陆如冈学习时文。

      1530年(嘉靖九年)10岁

      家道中落,徐渭的生母被遣散出门。仅仅10岁的徐渭与逃跑的仆人对簿公堂。

      1532年(嘉靖十一年)12岁

      徐渭师从本乡琴师陈良器学习琴艺。

      1534年(嘉靖十三年)14岁

      徐渭师从王政学习琴艺。同年,疼爱徐渭的嫡母苗氏去世,徐渭悲痛欲绝。

      1535年(嘉靖十四年)15岁

      徐渭师从本乡武举彭应时学习剑术。

      1537年(嘉靖十六年)17岁

      徐渭参加绍兴府童试,不中。

      1540年(嘉靖十九年)20岁

      再次参加绍兴府童试,经过申请参加复试,录取为童生。

      与潘似定亲,随潘家前往广东。

      1541年(嘉靖二十年)21岁

      与潘氏成亲。

      二哥徐潞去世,返回绍兴办理丧事。

      1543年(嘉靖十二十二)23岁

      参加乡试,不中。随潘家迁回山阴,重回故里。

      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25岁

      生子徐枚。大哥徐淮去世,家产被无赖霸占。

      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26岁

      第三次参加乡试,不中。妻子潘氏去世。

      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28岁

      搬出潘家,寓居一枝堂。拜王阳明的弟子季本为师,学习心学。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29岁

      第四次参加乡试,不中。将生母接回赡养。开始绘画创作。

      1551年(嘉靖三十年)31岁

      前往杭州,结识画家谢时臣。

      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32岁

      第五次参加乡试,初试第一名,录取为廪生,复试不中。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35岁

      第六次参加乡试,初试第二名,复试依然不中。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37岁

      为总督东南沿海抗倭军务的胡宗宪作文,获得好评。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38岁

      成为胡宗宪幕僚,为胡宗宪做《进白鹿表》,获得皇帝欣赏并得到胡宗宪信任。

      第七次参加乡试失败,迁居绍兴塔子桥。

      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39岁

      入赘杭州王家成亲,徐渭对此婚姻十分不满意,当年即断绝了往来。

      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40岁

      胡宗宪重修杭州镇海楼,徐渭为之作《镇海楼记》。同年,在绍兴购置宅第。

      1561年(嘉靖四十年)41岁

      迎娶张氏为妻。第八次参加乡试失败。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42岁

      作为胡宗宪幕僚,徐渭转战浙江、福建、江苏等地追剿倭寇。同年,受严嵩案件牵连,胡宗宪罢职,总督府解散,徐渭赋闲回家。冬,次子徐枳出生。

      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43岁

      赴京城李春芳府做幕僚。

      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44岁

      与李春芳不合,辞归故里。

      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45岁

      因担心受胡宗宪案件牵连入狱,徐渭精神高度紧张抑郁以至神经错乱,数次自杀未死。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46岁

      病情复发,怀疑张氏不贞将其杀死,因而入狱。

      1568年(隆庆二年)48岁

      生母病故,徐渭短期出狱办理丧事。

      1573年(万历元年)53岁

      万历皇帝改元大赦,徐渭在张天复、张元忭父子帮助下出狱。

      1574年(万历二年)54岁

      好友张天复去世,徐渭作《张太仆墓志铭》和《祭张太仆文》。

      1575年(万历三年)55岁

      参加张元忭主持的《会稽县志》编修工作。

      1576年(万历四年)56岁

      应老同学吴兑招募,前往宣化。作《杂花卷》,现藏上海博物馆。

      1577年(万历五年)57岁

      因身体原因,辞幕离开宣化寓居北京,结识辽东名将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同年返回绍兴,完成《四声猿》剧本;创作《花卉十六种》,现藏故宫博物院。

      1580年(万历八年)60岁

      应张元忭邀请,带次子徐枳前往北京,遇到李如松,前往军中视察北方边关形势。

      1581年(万历九年)61岁

      张元忭劝徐渭委任不可过于放任,徐渭心情抑郁旧病复发。

      1582年(万历十年)62岁

      长子徐枚抵京将徐渭接回绍兴老家。

      1586年(万历十四年)66岁

      次子徐枳订婚王氏,因为徐渭的房屋被大雪压塌,徐枳将徐渭接到王家。

      1589年(万历十七年)69岁

      徐渭醉酒跌伤肩骨,卧床不起。

      1591年(万历十九年)71岁

      作《墨花图》,现藏上海博物馆;作《杂画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1592年(万历二十年)72岁

      作《花卉图卷》,现藏上海博物馆;作《花卉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73岁

      在贫病交困中,一代大家徐渭悄然去世,葬于绍兴城南木栅山。死前,徐渭写有《畸谱》,记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轶事典故

      冯梦龙《情史类略》记载:山阴徐渭,字文长,高才不售。胡少保宗宪总督浙西,聘为记室,宠异特甚。渭常出游,杭州某寺僧徒不礼焉,衔之。夜宿妓家,窃其睡鞋一只,袖之入幕,诡言于少保,得之某寺僧房。少保怒不复详,执其寺僧二三辈,斩之辕门。

      渭为人猜而妒。妻死后再娶,辄以嫌弃。续又娶小妇,有殊色。一日,渭方自外归,忽户内欢笑作声,隔窗斜视,见一俊僧,年可二十余,拥其妇于膝,相抱而坐。渭怒,往取刀杖,趋至欲击之,已不见矣。问妇,妇不知也。后旬日,复自外归,见前少年僧与妇并枕昼卧于床。渭不胜愤怒,声如吼虎,便取灯檠刺之,中妇顶门而死,遂坐法系狱。后有援者获免。一日闲居,忽悟僧报。伤其妇死非罪,赋《述梦诗》二章云:

      “伯劳打始开,燕子留不住。今夕梦中来,何似当初不飞去。怜羁雌,嗤恶侣。两意茫茫坠晚烟,门外鸟啼泪如雨。”“跣而濯,宛如昨,罗鞋四钩闲不着。棠梨花下踏黄泥,行踪不到栖鸳阁。”自是绝不复娶。

    徐渭诗词选

      对于徐渭诗歌而言,最强有力的声音首先来自袁宏道的《徐文长传》。之后明清几本重要的明诗总集、选集中的徐渭诗歌评价、明清有关诗评对于徐渭诗歌的体认,大致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

      徐渭是一个性格很激烈的人,虽然他的诗中始终有细腻温厚的一面,但他的焦躁常常是无法遮掩的。如他在诗中常常用到的崩云和鼓声的意象,通过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使之历验曾激发诗人的原有情绪,尽量避免思索的迟延,来体验生命痛苦、倔强与美丽的韵律。

    海上曲

      暇日弃筹策,卒卒相束手。四疆险何限,但阻孤城守。

      旷野独非民,弃之如弃草。城市有一夫,谁不如木偶?

      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朝餐雪没胫,夜卧风吹肘。

      彼亦何人斯,炙肉方进酒!

    谒孝陵诗

      二百年来一老生,白头落魄到西京。疲骑狭路愁官长,破帽青衫拜孝陵。

      亭长一抔终马上,桥山万岁始龙迎。当时事业难身遇,凭仗中官说与听。

    廿八日雪

      生平见雪颠不歇,今来见雪愁欲绝。昨朝被失一池绵,连夜足拳三尺铁。 

      杨柳未叶花已飞,造化弄水成冰丝。此物何人不快意,其奈无貂作客儿。

      太学一生索我句,飞书置酒鸡鸣处。天寒地滑鞭者愁,宁知得去不得去? 

      不如着屐向西头,过桥转柱一高楼。华亭有人住其上,我却十日九见投。

      昨见帙中大可诧,古人绝交宁不罢,谢榛既举为友朋,何事诗中显相骂? 

      乃知朱毂华裾子,鱼肉布衣无顾忌!即令此辈忤谢榛,谢榛敢骂此辈未? 

      回首世事发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须臾念歇无些事,日出冰消雪亦残。

    《题墨葡萄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考证:《金瓶梅》的疑似作者

      从《金瓶梅》诞生到现在四百多年,学者普遍都知道书里面影射了严嵩,因此不少人相信《金瓶梅》的作者是严嵩的仇家——王世贞,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而事实上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金瓶梅》中兵部尚书王黼和禁军提督杨戬是一对难兄难弟,可以暂时放在一起考察。

      第十七回政和五年五月圣旨,上面写道:“蔡京姑留辅政。王黼、杨戬便拿送三法司,会问明白来说。钦此钦遵!”最后是处理意见“续该三法司会问过,并党恶人犯王黼、杨戬本兵不职,纵虏深入,荼毒生民,损兵折将,失陷内地,律应处斩。”王尚书、杨提督都判了死刑。

      接着《词话本》第十八回《来保上东京干事;陈经济花园管工》“只听见过路人风里言风里语,多交头接耳,街谈巷议。都说兵部王尚书昨日会问明白,圣旨下来,秋后处决。”皇帝已经下了命令,看来兵部王尚书非死不可了。多亏蔡京的儿子蔡攸介绍,来保找到了礼部尚书李邦彦,献上五百两银子的贿赂,李邦彦将案卷中的“西门庆”改为“贾廉”,救了西门庆一条性命。从后面第六十六回中翟谦信中提到“杨老爹前月二十九日卒于狱”来看,杨提督还活了几年,死于牢中。

      要是认真读过《宋史》,就知道《金瓶梅》这里绝对不是在讽刺宋朝的奸臣王黼和杨戬。

      据《宋史·卷四百七十·列传第二百二十九佞幸·王黼》,王黼担任过户部尚书,主要以贪污搜刮而有名,却从来没有担任过兵部尚书,也没有指挥过什么战役,靖康元年(1126年)被开封府尹聂山派出的武士暗杀于乡村,而不是被徽宗斩首于东京,钦宗刚刚上台,还讳言此事。再来看看《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杨戬》,杨戬是一个宦官,历任各镇节度使,官至太傅,善于搜刮,也没有指挥过什么战役,宣和三年(1121年)善终,“赠太师、吴国公”,而不是狼狈的死在狱中。

      看来《金瓶梅》用王黼影射一位严重贻误军机而被明世宗斩首的兵部尚书。嘉靖年间,鞑靼大规模的侵入长城、震动京师,皇帝严惩负责人只有两次,一次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一次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因为这两次军事失败而被明世宗严厉处置的兵部尚书有这样几位:嘉靖二十九年被斩首的兵部尚书丁汝夔、嘉靖二十九年被斩首的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杨守谦、嘉靖三十九年被斩首的蓟辽总督赠兵部尚书王忬。而用王黼影射王忬是最合理的。

      据《明史·卷二百四·列传第九十二·王忬》,王忬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先后任右佥都御史、浙江提督、巡抚、右副都御史、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等职务,参加了抗击蒙古、倭寇的一系列战役,败多胜少,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因为滦河失守,触怒了嘉靖帝。御史王渐、方辂弹劾王忬。到了这年五月,方辂又提出了王忬的三条失策、四条罪状。王忬下狱。严嵩不救。第二年冬天王忬被斩首于北京。隆庆年间平反,赠兵部尚书。明代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二十四中有冯琦的《王世贞父右都御史赠兵部尚书王忬诰命》,可作证明。

      《词话本》中的“乃者,张达残于太原,为之张皇失散”,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张达是北宋末期的真实人物。《金史》卷七九“张中孚传”:“父达,仕宋至太师,封庆国公,中孚以父任补承节郎。宗翰围太原,其父战殁,中孚泣涕请迹父尸,乃独率部曲十馀人入大军中,竟得其尸以还。”

      嘉靖年间也有一位将军张达,《明史》中多次提到这个人物。《明史·卷一八·世宗纪》记载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夏六月,“俺答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副总兵林椿战死。”

      嘉靖二十九年这次惨败之中,御史王忬虽然消极防御,还是守住了通州。而严嵩推卸责任,嘉靖皇帝事后立刻杀了兵部尚书丁汝夔和兵部右侍郎杨守谦。那么,“兵部王尚书”为什么不是影丁汝夔或者杨守谦呢?

      首先是张达战死和丁汝夔、杨守谦被处死都是在嘉靖二十九年,中间没有多少时间差,而《词话本》中却用“乃者”表示较长时间差。其次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兵是八月侵入长城,八月二十六日丁汝夔和杨守谦就被斩首。嘉靖三十八年蒙古兵是二月入侵,王忬五月被劾下狱,第二年冬天被杀,恰好符合《金瓶梅》情节。再次,王忬下狱到被处死在嘉靖三十八、三十九年,属于严嵩和徐阶共同辅政时期(嘉靖三十一年到嘉靖四十一年),而《金瓶梅》恰好用蔡京和李邦彦来影射。所以《金瓶梅》确实是影射王忬。

      《金瓶梅》的作者又给王忬以特殊待遇,专门用干支来表示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年(1560年)是“断头年”。《词话本》第二十九回吴神仙给西门庆算命时,说他:“立命申宫,七岁行运辛酉,十七行壬戌,二十七癸亥,三十七甲子,四十七乙丑。”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代表的是连续五年干支,这些干支年代与西门庆的上述岁数没有关系,与算命情节也无直接关系。为什么吴神仙要说这些干支呢? 无独有偶,第六十一回黄先生为李瓶儿算命时,说她:“借四岁行运,四岁己未,十四岁戊午,二十四岁丁巳,三十四岁丙辰。”丙辰、丁巳、戊午、己未代表的是连续四年干支,这些干支年代与李瓶儿的上述岁数同样没有关系,与算命情节也无直接关系。为什么黄先生要说这些干支呢?丙辰、丁巳、戊午、己未、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这九个干支排在一起,中间偏偏缺少一个“庚申”。

      而《金瓶梅》用杨戬影射嘉靖年间一位贪婪怯懦的方面大员,他是严嵩的党羽,防卫京师门户,因为军事失败受牵连而被逮捕,判了死刑却没有执行,后来仍然死在牢中。这个方面大员就是宣大总督杨顺。

      现在我们可以发现《金瓶梅》不但影射严嵩,影射了徐阶,而且影射了王世贞的父亲——赠兵部尚书王忬,甚至直接影射了王世贞。正是因为王世贞在明朝中后期文坛显赫的地位,一般文人都不会揭露这个巨大的伤疤,反而是掩饰事实。比较有名的是李攀龙的《挽王中丞》:“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属镂不是君王意,莫做胥山万里涛。”

      王世贞的亲朋好友也绝对不会作《金瓶梅》影射王忬,所以王世贞的门人或者好友屠隆、卢楠、王稚登等人都不可能作《金瓶梅》。越是与王世贞友好,越不可能写作《金瓶梅》。所以自清朝以来的许多学者都在这个问题上走了弯路。

      只有王世贞的仇家才往王世贞的心灵伤疤上撒盐,直通通记录“兵部王尚书”的悲惨下场,比如《金瓶梅》的作者。王世贞在文坛上有两大著名仇人,一个是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一个是徐渭。

      其中徐渭对王世贞是终生仇恨,“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徐渭提起王世贞就忍不住要冷嘲热讽。我们来看看《徐渭集》中徐渭对王世贞的攻击。

      《徐渭集》143页《廿八日雪》(时棉被被盗)中痛快淋漓的揭露了王世贞、李攀龙等人富贵易友的丑陋行为。这里徐渭认为谢榛是布衣身份,不敢直接回击王世贞、李攀龙等人的侮辱,你不骂,我替你骂。这里也间接证明谢榛对王世贞、李攀龙的侮辱没有激烈回击。

      徐渭对王世贞的厌恶是全方位的。《徐渭集》155页有《九马圉人图,二圉醉濒堕》(王元美为太仆卿时刻《穆王八骏图》,形如蝘蜓),嘲笑王世贞画的马瘦得和壁虎差不多。

      徐渭坚决反对后七子盲目复古模仿的文学观点。《徐渭集》491页《论中四》中徐渭把王世贞及其门徒骂得狗血喷头,说他们见识短浅、学问浅薄、爱慕虚荣、党同伐异、生吞活剥、抄袭成风,甘当古人他人的奴才。

      徐渭坚决不同意后七子主导的诗风。《徐渭集》519页《叶子肃诗序》中讽刺王世贞等人写诗简直是鸟说人话,不是自己创造,不能表现真心。

      徐渭坚决不同意后七子主导的文风。《徐渭集》907页《胡大参集序》(代)中批判王世贞等人文章盲目模仿西汉,自鸣得意,其实早已经被时代所淘汰。

      严嵩和杨顺是徐渭的大仇人,徐渭的姐夫沈錬就是惨死在他们手里,这一段历史十分有名,徐渭仇恨他们是自然而然的。比如《四声猿》中的《狂鼓吏渔阳三弄》,公认用曹操影射严嵩,用黄祖影射杨顺、路楷,用祢衡影射沈錬和徐渭。徐渭自己也不掩饰,《徐渭集》1050页《与诸士友祭沈君文》中有“而公之死也,诋权奸而不已,致假手于他人,岂非激裸骂于三弄,大有类于挝鼓之祢衡耶?”

      徐阶是迫害胡宗宪的主要凶手,胡宗宪是徐渭的恩人和知己,徐渭仇恨徐阶也是自然而然的。

      徐渭经常用双关语和谜语影射徐阶。比如《徐渭集》844页竹枝词《雪竹》之二:“万丈云间老桧萋,下藏鹰犬在塘西。快心猎尽梅林雀,野竹空空雪一枝。”云间,指徐阶的籍贯松江。老桧,双关语,秦桧也,徐秦都是嬴姓,暗示徐阶就是秦桧一样的奸臣。塘西,代指杭州。梅林,那是胡宗宪的号。这里看起来是一幅题画诗,却明明影射徐阶和他的同党对胡宗宪及其幕僚的残酷迫害。《徐渭集》856页《题雪压梅竹图》:“云间老桧与天齐,滕六寒威一手提。折竹折梅因底事?不留一叶与山溪。”也是同样的意思。

      《词话本》第六回有 “狂风相助,侵天老桧掀翻;霹雳交加,泰华嵩乔震动”,前一句似乎就是骂徐阶,后一句似乎就是骂严嵩。

    著名小说《极品家丁》里的人物

      《极品家丁》曾风靡一时的架空历史类小说大作,作者禹岩。作者亦有明说其中作为大华朝第一文臣的徐渭徐文长先生其社会原型便是现实明朝的山阴徐渭徐文长先生。

    扩展阅读:
    • 1

      http://artist.artxun.com/X/13-12964

    • 2

      http://www.shtvu.org.cn/ccwindows/page/wj9-9.htm

    • 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755271.html

    • 4

      http://hi.baidu.com/xiaoli1206/blog/item/0111524c0e171ffad62afc62.html

    • 5

      http://www.artx.cn/artx/huihua/20874.html

        评级:    
        最新商品评论    更多评论
    |   购物指南  |   运费说明  |   关于会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快递单查询  |  
    Copyright©三典轩||官方微信公众号:sdxcom